新闻动态

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年中学术交流论坛(2024)在义乌成功举办

编辑:cgsoft 时间:2024-07-03 访问次数:1772

浙江大学遗传学始于1937年,时任浙江大学生物学系教授的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先生,率先开展了遗传学的教学和研究,培养了如徐道觉、施履吉,盛祖嘉、刘祖洞等一批海内外著名的遗传学家,为中国的遗传学发展做出来巨大贡献。上世纪五十年代后,陈士怡先生历任浙江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提出了酵母单倍体细胞交配法,发现了核基因与染色体外基因在酵母呼吸缺陷型小菌落表型表达中的作用及其协同关系,是酵母遗传学暨线粒体遗传学的开拓者。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浙江大学遗传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培养了杨焕明院士,徐国良院士等杰出人才。为了进一步加强遗传学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使浙江大学遗传学再创辉煌,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由遗传学科相关老师和海外知名校友加盟,于2010年组建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发展成为今天的浙江大学遗传医学中心。中心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开放的研究中心为目标,致力于遗传学基础和应用的原创性研究;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国遗传学为己任,致力于教育和培养具有坚实生命科学功底和国际前沿视野的未来生命科学人才。

为加强师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持续推动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的学科发展,2024628日至30日,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年中交流论坛在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隆重举行。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杨巍教授,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遗传医学中心主任管敏鑫教授,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杨小杭教授,马骏教授,以及遗传所的百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以遗传学为核心的生命科学领域面临的一系列热点问题。

image.png

image.png

开幕式上,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杨巍教授与会祝贺论坛举办,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所在管敏鑫教授介绍了遗传所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绩。

image.png image.png

在为期三天的学术交流活动中,遗传所的50余名师生围绕线粒体遗传疾病相关机制研究线粒体tRNA功能及机制研究肿瘤、表观遗传机制研究生殖遗传疾病及发育分子机制研究四大主题作了学术报告。在“PI学术分享专场环节中,古莹,徐鹏飞,韩佩东,蒋明,许志宏,邹键和席咏梅等详细介绍了遗传所各研究团队的研究工作进展,科研发展规划,以及所取得的工作成绩。

image.png

论坛还就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规划,所长管敏鑫教授对学科方向凝练,打造遗传所优势特色学科,发挥各科研团队优势,建设诸如类器官,数据分析,线粒体医学等平台,加强医教研融合等发面的的工作进行了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