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一场“遗传学”的穿越时空之旅

编辑:ryanwang 时间:2023-07-30 访问次数:907

640.jpg

遗传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它让我们能够探索生命之本源,探究生命的形态、生理、行为的遗传和变异规律,了解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它既有着最为悠久的历史,又是当今生命科学的重要前沿学科。

在刚刚过去的5.18-5.20,第五届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在浙江义乌召开。将时光倒回至2012年的杭州,第一届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当时的大会主题是“遗传学为人类造福”。之后的2014年湖南长沙、2016年浙江杭州、2019年上海,这三届大会的主题分别是“遗传-解码生命”、 “遗传学与人类未来”、“遗传学-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之后疫情三年多,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一大批海内外华人专家学者在“遗传与健康”领域持续深耕,此次大会实乃应势而生之事,紧扣“遗传与健康”主题,聚焦“后疫情的遗传学”,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术发展前沿,是全球华人遗传学界的一大盛事。2023年又恰逢“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20周年,DNA双螺旋结构发现70周年。此次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杨焕明、施蕴渝、陈润生、杨维才与近五十位国家杰青及专家学者,数百位海内外科研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以遗传学为核心的人类生命科学领域面临的一系列热点问题。
我们将目光再投回浙江大学遗传学的发展。早在1937年,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先生在担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彼时名师云集,培养了徐道觉、施履吉、盛祖嘉、刘祖洞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遗传学家,为我国遗传学科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代代大师们开拓了中国遗传学各个分支,点亮了中国遗传学的未来。上世纪五十年代,原杭州大学生物系主任陈士怡先生,提出了酵母单倍体细胞交配法,是酵母遗传学暨线粒体遗传学的开拓者。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系的细胞遗传学家施履吉院士,是国际上最早发现细胞质内DNA的科学家之一,为高等动物遗传转化打下基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浙江大学遗传学科取得了长足进步,于1997年获批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口的首个博士点,培养了杨焕明院士、徐国良院士等一批杰出人才。2010年11月,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管敏鑫教授、杨小杭教授等海外知名校友加盟,组建了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所);2015年3月重新组建为校属单列科研机构,依托医学院相对独立运行;2017年,世界著名发育生物学家专家马骏教授全职加盟遗传所。多年来,遗传所在所长管敏鑫教授的带领下,致力于遗传学基础和应用的原创性研究以及未来生命科学人才梯队的培养。
此次大会,浙大遗传所的多位老师全程参与,为大会做好服务工作,同时也有很多遗传所的研究生们积极地参与其中,学生们会后难抑激动的心情,反响非常热烈。21级博士生唐梦玥很直接地表示“五位院士在第一天的开场,直接将我对此次会议的期待值拉满了”。21级硕士生方慧此次协助负责专家学者签到与大会资料的发放,她惊呼“见到了平时教科书里出现的国内遗传学领域的专家老师们,太激动了”,并且表示正是因为有遗传学研究者们不放弃每一类疾病的研究,做到了尊重爱惜每一个生命,才使得医学不断进步,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更多的希望。22级的硕士生钟瑶瑶表示,最触动她的是黄荷凤院士讲述的“奇迹男孩”的故事,这让她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学生以及未来的医生最应该拥有的是一片悬壶济世的善心。借用21级硕士生曹冉冉的话,“像是在武侠小说的开头,一个刚上山求道的小道士,在年度论剑现场被师父们十八班武艺系秀的眼花缭乱而心潮澎湃、兴奋不已”。从山下的梦想家到山上的实干者,小道士也要勤学苦练。
五月,春未尽,夏初临,风与晨辉,万物繁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遗传学未来的发展将更加紧紧围绕人类健康的主旋律,利用好组学大数据、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解码更多人类健康与生命本源的奥秘。遗传学是一门值得我们敬畏和热爱的科学,也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它总是在不断地向前推进,我们浙大遗传人也将继续踏实走好传承与创新的科研之路。

撰稿:古莹